2020年10月23日,
我们迎来了
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
——"霜降"。
霜降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九月中,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矣”。霜降表示天气渐冷,露水凝结成霜,昼夜温差变化大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忙于播种麦类作物,黄河流域已现初霜,千里沃野上,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,树叶枯黄。
霜降:夜来霜降,新冬至矣
霜降意味着冬日将临。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,成白色结晶体,称为霜。古时人们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,所以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“霜降”,民谚更有“霜重见晴天,瑞雪兆丰年”的说法。
此时,山林原野漫山红叶,层林尽染。在我国南方地区,霜降过后正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时段,“霜降见霜, 米谷满仓”的农谚就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。
霜降时节,早晚温差大,不耐寒的作物已收获或者停止生长,草木开始落黄,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。一些树木开始漫山遍野变成红黄色,在阳光的照射中,像一片燃烧的红霞,唐代诗人杜牧就曾有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美好赞誉。
霜降三候要知道
『初候:豺乃祭兽』
意思是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。一般豺狼在捕食时会先把猎物陈列后再食用,像祭兽一般,古人说是“祭秋金”,这是别秋的一种仪式,因此为“豺乃祭兽”。
『二候:草木黄落』
此时节草木枯黄,落叶满地,深秋将逝,表示冬天即将来临。
『三候:蛰虫咸俯』
咸俯是低头不动的样子,表示蛰伏的虫子不动不食,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,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。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。
霜降气候·各地习俗
霜降·福建习俗
赏秋菊:西湖菊花展
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之时,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都会举行菊花会,赏菊饮酒,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。尤其南方地区气候温和,霜降期间,秋菊竞放,正值赏菊的好时节。金秋十月恰逢霜降,最具福州特色的当属每年的西湖菊展。
福州人霜降必吃“补品”
吃柿子,御寒冷
在霜降这天,在福建民间素有霜降吃柿子的说法。当地人认为柿子不但可以御寒保暖,同时还能补筋骨,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。但切记吃柿子不要空腹吃,而且要去皮,也不能跟菠菜、韭菜这些一起吃。
泉州一些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: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涕。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:霜降这天要吃杮子,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。。
说到柿子,还要提到的就是在福建永泰梧桐镇一年一度的晒柿饼季,在满是柿香的大山中,成群结队的小柿饼平铺在竹简上,简直美不胜收。
关于霜降吃柿子的传说
俗话说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。关于霜降吃柿子,这里还有一个故事。
据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,小时候家中贫寒。有一年霜降节,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,走到一个小村庄,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。朱元璋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,吃了一顿柿子大餐,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,而且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,也没有裂嘴唇。
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,再次路过村庄时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。他再次爬上去,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,并封它为“凌霜侯”。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,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。
吃鸭子,喝鸭汤
霜降后天气变化较大,这个时节我们都会选择进食一些养生的食物,那么福州人霜降吃什么呢?
根据节气进补是福州传统。福州人在霜降前后的食补主要是以清淡为主,而且选肉类进补的时候,都喜欢做成蒸煮焖汤之类,既保证了日常所需水的汲取,又不会造成肉类的营养流失。
在节气当天,福州人乃至闽台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吃鸭子进补。他们非常注重吃鸡汤、鸭汤,甚至很多人用鸡汤、鸭汤是否做得纯粹,来判断一个饭馆做菜的水平。闽南有句谚语“一年补通通,不如补霜降”,可见他们对霜降节气的重视。
福州的老鸭汤不同于其他地区,在汤里除了姜片,最好纯净到连盐巴都不放,最能体现鸭子生前的品质,认为只有品质好的老鸭,汤喝起来才会肥而不腻,入口清爽。
福州人大量地食用老鸭汤,大多跟气候有关系。由于福州炎热多雨,暑热夹湿,常使人脾胃受困。因鸭子常年在水中生活,性偏凉,有滋五脏之阳、清虚劳之热、补血行水、养胃生津的功效,所以,老鸭很受欢迎。但切记老鸭性凉,还需有节制地喝为好。
霜降养生

霜降养生:进补+保暖
霜降正是秋冬交汇最关键的时期,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那么霜降养生都要准备些什么呢?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两个字:补和暖!
1. 进补:补冬不如补霜降
关于饮食养生,民间有: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的说法,意思就是与其补一年,不如在霜降这段时间把身体补养好。
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,在五行中属金,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肺。中医认为,秋季宜收不宜散,此时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,如姜,葱,蒜,辣椒等,尤其是辛辣火锅,烧烤要少吃,以防“上火”。
饮食调养方面,根据中医养生观点,秋要平补,同时注意健脾养胃,调补肝肾。应选用气平味淡、作用和缓的食品,以汤类、粥类最为适宜,尤其以栗子和羊肉为佳。
1. 霜降吃栗子
霜降吃栗子主要有两个功能。其一,板栗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,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健脾开胃,气血调畅之后自然可以治疗气血亏虚。此外,板栗还有一定的补肾作用,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,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,也有一定的抵御风寒作用。
总之,栗子具有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、活血止血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是霜降时节的进补佳品。
2. 霜降吃羊肉
羊肉热量高,历来被当做秋冬御寒和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。不论何种羊,只有到了秋冬季节味道最为鲜美,而且羊肉质细嫩,容易消化吸收,其蛋白质的 99%、脂肪的 98% 都可以消化,因此羊肉是补养身体的最佳选择。
萝卜炖羊肉
2. 保暖:两处冻不得
霜降正值天地冷凝结霜、草木黄落、蛰虫始眠之时,要注意身体有两个地方必须保护好:膝盖、脾胃,千万冻不得!
膝盖冻不得
霜降时节,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,而下肢的膝关节、踝关节、双足又是离心脏最远的,若不注意保暖和运动,也是最容易受寒,所以霜降后易出现腿痛等疾病。虽然关节炎和寒冷无关,但寒冷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。
那么,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关节,防止它衰老、受伤,最简单的方法就一个字——抬!以下是最简单的护腿法:
【站着可以向前后、向两边抬】
【躺着可以向上抬】
【侧卧可以向上侧抬】
【趴着可以向后抬】
按照这个做好,就能帮助强化肌肉、韧带、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,减少软骨的损伤。
脾胃冻不得
脾胃最怕寒冷,但是一到霜降,这个寒冷挡也挡不住:风变大了,天气变冷了,热的食物盛出来很快就变冷了。
在中医里面有一个词叫“脾胃虚寒”,即不能吃凉的东西,吃了会不消化、胃痛,吹了冷风也会不舒服,这个时候喝些热水或者用热水袋捂一会儿就会舒服很多。因为寒冷会使胃肠的血管收缩,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的黏膜化生为血液。胃痛、腹部不适,消化能力降低,进食生冷食物会引起或者加重这些胃部不舒服症状。
陈皮甘草茶
所以保护脾胃,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——保暖!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暖的喝暖的,不让肚子受冷风吹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适当喝一些养生茶,对健脾温中、疏肝活血大有裨益。
进补和保暖是霜降之后最重要的两件事,大家要记牢哦~
繁露成霜,万物冬藏
近些年,网上流行一个词叫"佛系"。佛系的口头禅是:都行,可以,没关系。它代表着平和、淡然、随缘的态度,所以有人把霜降看作是一个佛系节气。
霜降时节,没有鸟啼,没有蝉鸣,没有蚊蝇滋扰,没有蜂蝶分神,没有了那么多花花草草、枝枝蔓蔓,不会因花迷醉,不会因叶障目,一切都变得简约而清和。
霜降时节,植物纷纷展现最后的绚烂,饱满的色彩和艳丽的美景,令人流连忘返,沉醉其中。节气总让我们感受到时间,进入霜降,繁露成霜,万物冬藏,让我们开始迎接冬天吧!
最后,榕小博想说:
霜降到了,天气慢慢变凉,
大家一定要注意
添加衣物,小心感冒哦~